方便快捷订购本站上的所有书刊。
精选优秀少儿书刊!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园地 >
中学国际教育不可回避的三个着眼点
来源于: 作者: 上传时间:2014-07-28 点击数:21127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国际维度作为考量一所学校开放度、包容度乃至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把国际课程开发和选择的权力作为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给学校,回到监督、引导的职能原点,推动和把握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中学的国际教育,正经历着里程碑式的大跨越。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通过政策指引、行政监督,引领和促进中学国际教育的良性发展?体制、师资和理念,是不可回避的三个着眼点。

  一是体制束缚及其突破。以多语种、多教材、小班化为特点的民办外国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而普通高中的国际化进程,却受制于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将体制创新的着眼点放在体制内部,即以公办体制为主,或引进培训机构,或依托专业机构,或与国外中学合作办学。这些“嵌入式”的做法,能有效促进学校国际教育的发展,但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甚至是教育对象上往往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相互独立。

  因此,以下两点应该成为中学国际教育新的生长点:一是实现从“嵌入式”向“内生式”的转变,充分吸收、借鉴、学习、消化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本土化改造,努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能力;二是鼓励条件成熟的高中积极谋求合作办学并发挥高中对初中的引领作用。可采取在初中开设国际先修课程的方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感受国际教育的魅力。

  教育行政部门则应把学校作为进行体制创新、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主体力量,给予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并把国际维度作为考量一所学校开放度、包容度乃至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是师资困境及其改变。近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校本化的尝试和探索,提供和奖励教师海外进修的各种机会,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国际化能力。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辽宁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计划,辽宁的中小学教师正分期分批地迈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开阔国际视野。

  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教师国际视野的同时,政府还应该指导师范类院校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中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运用政策杠杆,解决中学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教师编制等问题,并鼓励中学积极吸纳一些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教师国际视野的拓展,对外交流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的指标之一。

  三是中西文化碰撞及其兼容并包。教育的国际化同时面对着文化多样性的融合与求同存异。纵观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大师级人物,如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等,无不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们既要把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又要保持中国学校教育的特色。在开设工具性课程、国际交流性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开设地方文化和社会资源类课程,在给学生更多国际化体验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本土情怀。而政府应把国际课程开发和选择的权力作为办学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给学校,回到监督、引导的职能原点,推动和把握学校的国际化进程。